致敬科学家!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一)

发布日期:2023-02-14 浏览次数:908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据统计,安徽籍和在安徽出生的院士共有154人(包含已故院士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3人(包含已故院士3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0人(包含已故院士9人),“双院士”1人。弘扬科学家精神,向院士们致敬!今天起,我们一同学习这些皖籍院士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院士中心是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安徽科普教育基地,欢迎参观学习13956073427.

      两院院士陆元九

      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滁州,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陆元九主要从事惯性器件及惯性导航研究和航天工程控制问题的研究。1941年,陆元九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5年,成为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进入美国深造;194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被聘任为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1954年,进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主持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1968年,调到航天工业部门工作,历任北京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担任全国惯导与惯性技术专业组副组长、技术咨询分组组长;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陆元九“七一勋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1997年5月2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