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吴孟超院士:不忘初心,挺直腰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发布日期:2021-07-02 浏览次数:1156

编者按: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10余年来,已有五百多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百家单位投入采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原件132922件、数字化资料318092件,音频资料527093分钟、视频资料443783分钟,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以及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科学家”约请吴孟超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成员、《吴孟超》一书的作者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肝胆医学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院士爱党、爱国、爱民的动人故事和他在电影党课上感人肺腑的话语。



吴孟超手术前再细读一下片子(2017年,方鸿辉 摄)


2017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公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名单中,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选送的优秀影片《我是医生》赫然在列。



《我是医生》海报


《我是医生》是一部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为原型的医学科学家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吴老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坚持完成200多台肝癌切除手术的故事;展示了“国之大医”匡危济世的至高境界——“我是医生,我要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的大医精神。

影片真实呈现了吴老忘龄地搭建基础研究平台,尤其是扩大细胞免疫实验室规模;坚持培育研究性医学人才的不懈精神。他有一句话,令所有观众为之动容:“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我要做的事是拯救更多的患者。”



《我是医生》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奖状(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我是医生》获第十四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奖杯(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为医者,不给自己的亲人开刀。这是医界不成文的惯例,生怕关心则乱。在影片中,当女儿翎翎罹患肠癌肝转移时,吴孟超想到的却是“不要让旁人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自己站上了手术台。

他说:“我一贯把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当作是我的亲人。今天我就把女儿当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她就不是我女儿了,就是普普通通一位病人了,跟我平时想要背过河去的所有病人一样。”



吴孟超与秦怡在《我是医生》电影党课前亲切握手(2017年6月2日,方鸿辉摄)


真实生活中,吴老有三个女儿,并非影片中塑造的一个女儿。吴老确实很喜爱这“三朵金花”,但从不娇惯她们。大女儿吴玲深有感触:“父亲的路是他一步一步自己闯出来的,他也希望我们能走自己的路。”

吴玲初中毕业后,主动报名去了条件艰苦的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那年,吴老趁着去东北322医院会诊的机会,顺道看望了吴玲。周围人都以为吴老是去为女儿调离“发力”,但吴老坦诚地说:“儿女的路要靠他们自己闯,父母哪能帮什么忙呢?”凭借自己的努力,吴玲参军、提干,最后在海军某医院检验科主任位上退休。

二女儿吴珉也在插队落户的“知青点”,后经推荐参军。当了九年兵,两次提干因精简整编等原因被搁置,最后带着一大摞授奖证书,复员回到插队落户的地方。

小女儿吴瑛当上了铁道兵,老伴吴佩煜看到吴瑛与男战士一起钻入闷罐车卸水泥,头发、眉毛上都沾满水泥,心疼不已,试着跟吴孟超讲情:“两个大的你都不让管,给小的破一次例行不行?”吴孟超思虑再三,还是觉得让女儿自己发展好。

“其实,父亲对我们还是有期望的。”吴瑛说。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收制度,两个姐姐都超龄了,只有她还符合报考条件。吴孟超把她拉到身边:“过去读大学靠推荐,爸爸没管过你们的事。现在要凭本事考大学,你能理解爸爸的心意吗?”吴瑛发愤苦读,终于考上了第二军医大学。



吴孟超带着两个女儿(左为吴玲,右为吴珉)回到西南联大旧址,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2012年5月,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影片中患病的是翎翎,现实生活中患病的却是吴孟超的二女儿吴珉。起初会诊时,吴孟超虽参加了,但没有明说要亲自为女儿做手术,后来他坚定地表示自己要亲自做这次有难度的大手术,并成功切除了肠子上与肝脏上的肿瘤。



吴孟超、秦怡等参加《我的电影党课》开课启动仪式(2017-06-02,方鸿辉摄)


201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主办,上影股份联和电影院线以创新思维,推出了“2017——我的电影党课”。



吴孟超为大家上第一堂电影党课(2017年6月2日,上海影城,方鸿辉摄)


6月2日下午,开奖仪式在“上海影城”举行。吴孟超院士为大家上了第一堂电影党课,主题是“不忘初心,挺直腰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吴老是这样讲的(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

这些年,遇到不少年轻的朋友,与我探讨人生的意义,谈论知识分子的价值,还问我有些什么成功的秘诀。

回顾我的一生,我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如果不是战斗、生活在军队这个大家庭,我又会过一种怎样的人生呢?我可能会有技术、有金钱、有地位,但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重,解放军的形象有多崇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忘初心,挺直腰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的初心呢?是当一名好医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好好服务。



科研、临床、行政与教学再忙,吴孟超坚持每周一次门诊雷打不动,能倾听患者的呼声并竭力为他们解难(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把病人当亲人看。这是我从医60多年恪守的医道。我们医院是全国最大的肝胆外科医院,我们的技术是全国公认的,但我当院长这么多年,一直主导我们看病开刀的费用要全国最低,一般的肝癌手术也就3万来块钱,可能还没有市县级医院贵,前两年还更低。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军人,我们是老百姓养活的,我们只有为老百姓提供优秀医疗服务的责任,没有从他们身上大把赚钱的权力!

我们学校和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去社区义诊,这么多年,只要我不出差,没有特殊情况,不管是炎热的大暑天还是寒冷的冬天,这些活动我都要参加。我没别的想法,就是想能有更多的机会为老百姓服务,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与肝癌作斗争。从1956年干到现在,已经61年了,但还没有把肝脏问题,尤其是肝癌问题完全弄清楚,所以还要继续干下去。其实,其中的失败、挫折和磨难,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

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不停地看门诊、做手术、搞科研、带学生,会不会觉得很累,有没有感到很枯燥?”

我的体会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

我从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的那天起,看到一位位肝癌病人被救治,看到一位位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

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看来,我这一辈子是放不下手术刀了。我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回想我走过的路,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我从事肝胆外科已经60多年了,做了1万多台大大小小的手术,可以说所有类型的肝脏手术都做了。但我常想:一台手术只能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对于我们这个肝癌大国来说,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要培养更多的人,更要从基础研究入手,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吴孟超向同事传授手术技巧(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后,我每年都招研究生,现在我每年依然在招,而且都由我自己带教,带他们出门诊、上手术,指导他们搞科研、写文章。

当然,就像当初裘法祖教授对我要求很严一样,我对学生要求也很严,规定他们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做到“三会”,也就是:会做,判断准确,下刀果断,手术成功率高;会讲,博览群书,能够阐述理论;会写,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

还有一点,我觉得在带学生时首先要教他们做人,其次才是教他们做事。教学生做正直善良、积极向上,对党、对军队、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有事业心的、有正能量的人,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么多年来,我培养了200多名研究生,不少人成名成家了,或者成了一个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同志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我了。超过我,我更高兴,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嘛!

岁月不饶人,我已经95岁了,可是身体还好,觉得还能为党、为国家、为军队、为人民多做点事,我还想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目前,我国的肝癌治疗主要靠手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生物治疗研究还有许多难关,迫切需要突破。只要肝癌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存在一天,我就要和我的同行们与它斗争一天。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时做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直到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



吴孟超

(1922.8-2021.5)

肝胆医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教育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