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1-20 浏览次数:609

一年来,在省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联谊会党委、理事会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把“四服务”根植于联谊会发展的沃土中,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省科协工作布局安排,以服务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以助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根本,推进发展强会、服务立会、活动兴会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2022年亮点工作

(一)服务科技创新驱动,集智创智联智,发挥高端智力科技经济赋能作用

1.首次承办了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院士,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多位院士、相关领导以及中国科技期刊代表500人出席大会。

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首次走出合肥,与芜湖市有关部门共同承办了“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此次论坛共有25位院士、220余位专家出席论坛相关活动。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批复。

3.首次创新院士专家座谈会模式,举办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座谈会,14位院士,以及专家、企业家、艺术家共有4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实现了跨界融合、换位思考,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凝聚成集体的智慧,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服务安徽创新发展。

4.牵头组建了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贯彻落实了全国妇联等七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与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首批149名会员来自全省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

(二)服务科普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完善“院士中心”建设,开展系列科普和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积极申报安徽省和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成功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二、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引领联谊会发展

我会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带队伍、以队伍促业务,将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到联谊会各项工作当中,推进我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1.扎实开展党建工作。联谊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把新形势下的党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学习建设、作风建设写进制度里,融入行动中。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条主线,定期召开党委(扩大)工作会议,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和强化“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以“导向正、站位高、平台净”为准绳,切实把各项党建基础性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2.精心筹办党建活动。一是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了《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精神追求》主题报告会,集中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专题学习了二十大报告,交流学习体会。二是开展党员评优。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中,对18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三是联谊会党组织还深入群众一线,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生活困难的党员送上了慰问品和祝福,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3.持续做好党建宣传。抓好党建宣传。通过党的学习、活动、会议等内容,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抖音、会刊《科学家与企业家》等“融媒体”矩阵,深入开展党建宣传工作,推进党建宣传迈上新的台阶。

(二)不断固基强本,保证联谊会持续健康发展

1.坚持不懈地做好会员发展工作。按照《章程》规定和社会各界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通过加强宣传、做好会员服务、优化发展机制等工作,会员发展实现新突破,2022年新增院士8名、专家81名,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2.努力做好秘书处建设。一是不断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制定《部门职责与流程》、《绩效考核办法》、《学历补助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10多项,修订各类部门流程和标准30余项。大力推行秘书处“四定”(即定岗、定员、定薪、定责)人员制度改革,激励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提升。二是重视学习型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以及分享会,不断提升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3.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委、理事会在重大事件上的决策作用,多次召开党委、党支部大会以及二届七次理事会,决策联谊会重大事项以及制定联谊会中长期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方向和实施步骤。

(三)服务院士专家,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服务是根本,也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我会始终把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做到“医优先、行有证、常走访”。医优先:今年我会首次开展为在皖院士家属提供体检服务,院士家属享受跟院士同等的体检待遇,组织和安排院士及家属体检近40人,与省委保健办、省立医院干部保健办、国际医疗部、安医附院干部保健办、国医堂等持续保持联系,开展“多对一”的医疗服务;行有证:为150余人次在皖、来皖院士办理机场、高铁“绿色通道”,为院士出行提供了便利;常走访:新春、假期定期走访、慰问院士专家,共拜访了院士40余人次,专家500余人次。二是召开院士服务工作座谈会,邀请中科大、合肥物质研究院、安理工、合工大、中国电科38所、中钢集团、清大合肥院等单位相关院士服务人员就设立院士服务指南、提高院士增量、院士生活精细化服务等方面建言献策。三是举荐人才,为推进我省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多年来,联谊会根据省市有关单位关于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要求,在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或科研人员进行评优,评选出“优秀科学家”和“优秀专家”多名,充分发挥了对我省科技人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四)服务科技创新驱动,集智创智联智,发挥高端智力科技经济赋能作用

1.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院士服务中心建设。7月联合举办第19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8月由我会牵头组织召开长三角一体化院士服务中心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深化三省一市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院士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

2.常态化开展“院士行”和“专家行”活动。分别邀请施蕴渝、陈国良、赵政国、陈鲸、姜涛、李亚栋、吴剑旗、吴信东、谷俊杰等院士以及近80余位专家深入晶和集成电路、天帷信息、科大讯飞、三联集团、智慧农业谷、同勉生物、天麦生物、合肥贝壳派、中科昊音、省软件评测中心、奇瑞汽车、芜湖长信科技、酷哇机器人、信义玻璃、芜湖张恒春医药等在皖知名企事业单位企业诊断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开展“院士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相关工作。共对接20余家企事业单位,今年已在合肥智慧农业和天健环保设立院士研究院,在安徽源田农业与安农大园艺学院产学研用实践基地和森沣农业建立专家工作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提供巨大助力。

4.举办创新发展论坛活动。一是承办“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此次论坛共有25位院士、220余位专家出席论坛相关活动,长三角一市三省科协负责同志,中国科协及长三角“一市三省”科协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长三角地区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长三角地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代表,“科创安徽”科技服务团代表,长三角地区院士服务机构负责同志等约500余人在线上线下参加了开幕式。二是承办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此次论坛,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刘文清、杨华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郑永飞等出席大会。中国科协、安徽省科协相关领导,我会党委书记戴建华及中国科技期刊代表等近500人参加大会。本届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报告、高端对话、2个并行高峰论坛、5个并行专题论坛等7项系列活动组成。

5.举办“双招双引”活动。承办“皖新合作·共创共赢”乌鲁木齐市双招双引推介会。此次推介会上,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米东区分别与安徽省31家企业签约,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与乌鲁木齐3家银行签约,双方共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4个,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建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农业科技等领域,总签约金额366.85亿元。

6.举办系列高端学术交流研讨会。一是召开院士专家恳谈会,在第19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论坛期间,我会组织多位院士专家参加由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院士专家恳谈会,陈鲸、姜涛、吴剑旗,何雅玲、陈学思、吴信东等6位院士,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梁光华等出席,为芜湖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二是组织召开2022年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座谈会,14位院士,以及专家、企业家、艺术家共有4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实现了跨界融合、换位思考,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凝聚成集体的智慧,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服务安徽创新发展。三是开展科学家与企业家科技成果对接会,分别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谷俊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文志,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信东院士与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实现科技成果的尽快落地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7.组织院士专家参与科技成果评价。截至10月,组织院士26人次、专家500余人次开展科技成果评价项目84项,专业覆盖煤炭、医疗、化工、机械、智能制造、计算机、气象、雷达、农业、建筑业、道路交通、环境、食品、公共安全等。去年由我会院士专家参与评价的91个项目获得“2021年省科技进步奖”4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5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的价值,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院士专家和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

8.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全面贯彻落实了全国妇联等七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与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首批149名会员来自全省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充分发挥我省女科技工作者的人才优势,提升我省女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服务科普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1.推进“院士中心”建设。完善院士中心设施设备、展陈内容等,积极申报安徽省和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成功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来访人员2000余人次。

2.开展系列科普和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一是先后接待和平路小学、长江路第二小学、第46中学、稻香村小学、蜀麓小学、刘安路小学、清华附中合肥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来院士中心参观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分享科学家故事。二是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党建爱国主义活动。三是以“碳中和”“量子”为主题开展了2期“安徽科技大讲堂”活动,四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了1次“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

(六)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向院士专家征集关于安徽发展的意见建议,截止10月已汇编4期《院士专家建议》呈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2.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和规划。发挥联谊会的人才优势,从原有的院士和专家库里选取相关领域专家组建科技创新智库,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助力和技术助力。2022年,组织实施省科协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项,目前1项已通过课题验收;积极承担“科创安徽”材料科技服务团工作,帮助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攻关。

(七)抓好信息宣传,提升联谊会影响力

我会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构建报、刊、网、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视频号等全方位的宣传矩阵,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协会宣传品牌。全年共编排4期《院士专家通讯》杂志,汇编《院士专家学术论文集》1辑,公众号已推送信息1000余条,与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联合制作“院士说”“科小琪看企业”等短视频130余条。

二、2023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我会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以党建促进创新,以党建激发活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创新党委工作制度,使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按照区域、行业等条件逐步推进动能性党支部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发挥联谊会党组织的战斗堡磊作用;积极开展党员评优,进一步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带动会员对标提升、激发动力。

2.进一步加强标准和流程建设。从打造绿色联谊会出发,健全和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用制度来巩固经验、规范工作、优化服务,努力提高秘书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标准化和流程化建设,进一步细化职责、强化考核,切实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联谊会会员队伍的管理及建设,通过建立会员管理大数据,实现会员队伍管理现代化,严格按照章程,规范会员行为,带好会员队伍;加强秘书处团队建设。继续推进创新型团队、学习型团队建设,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团队的执行效率。适时举办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彼此交流,增强协会凝聚力和影响力。

4.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加强对我会秘书处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形象,规范服务行为。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深挖会员单位的深层次需求,提供特色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品质,优化院士专家建议建言的渠道,强化智库在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和落实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

5.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好长三角一体化院士中心,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社团联盟等紧密协作;持续加强与各省院士服务机构深入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6.进一步助力地方政府“双招双引”和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我会资源聚集优势,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入推进与地方政府在学术交流、品牌塑造、文化创意、会议会展、资产重组等多项领域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