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国院士揭开神秘面纱!新一代“大国重器”有望落户合肥

发布日期:2023-11-13 浏览次数:176

      最近,我国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利器——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这个新一代“大国重器”,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我国在陶粲能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在基础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发挥重大意义。何以“超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赵政国,日前亲自揭开

     “超级陶粲装置”的神秘面纱!

      “超级陶粲装置”是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微观领域的研究尺度已经深入到10的负18次方米。这一研究尺度比原子尺寸小8个量级,比原子核的尺寸小4个量级,并且成功构建了描述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模型——标准模型,一种用来描述自然界中最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

       赵政国介绍,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基本粒子包括6种夸克、6种轻子,夸克组成强子,轻子包括电子、缪子、陶子及相应的3种中微子,以及传递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玻色子和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达到空前高度。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实验,是研究微观物质世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实验的基本方法就是赋予粒子束极高的能量,并让高能量的粒子束对撞产生大量的基本粒子和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其他粒子(物质),通过观察对撞产生的粒子及其衰变后的产物,来研究粒子的特性及与之相关的基本相互作用。

      正在筹建的“超级陶粲装置”是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它可以使电子和正电子在高速的状态碰撞,产生各种高能的粒子。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达到很高的亮度,高亮度的对撞联合较大的产生截面,有利于观测稀有的物理过程。据介绍,“超级陶粲装置”主要由加速器和探测谱仪组成,加速器用来加速正负电子束流并使它们对撞;谱仪用来探测对撞产生的各种末态粒子。“超级陶粲装置”对撞质心能量范围是20至70亿电子伏特,是陶轻子对和粲夸克对阈值大量产生的能区,被称为陶粲能区。该能区可以产生很多重要粒子,如陶轻子、(类)粲夸克偶素、粲强子、各类超子等。

      抢占世界制高点的高能加速器

      在赵政国看来,建造一台能够推动粒子物理在陶粲能区研究抢占世界制高点的高能加速器,是打造“国之重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目前,欧洲有发现“上帝粒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美国有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日本有正负电子对撞机B介子工厂superKEKB等。我国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1988年首次对撞,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在陶轻子和粲夸克对产生阈附近,研究陶粲物理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实验装置,也是在20亿至50亿电子伏特能量区域亮度最高的对撞机,其优异性能为我国开展高能物理实验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成果。

      赵政国坦言,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经无法继续满足更深层次实验的条件。对于加速器而言,激发粒子的能量越高,意味着研究层次越深入。“超级陶粲装置”相比现有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其能区扩大了20亿电子伏特。设计亮度大于0.5×1035每平方厘米每秒,达到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比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出1至2个数量级,这意味着现有装置100天搜集的数据,“超级陶粲装置”1天就能完成。不同的加速器有特定的运行能区,陶粲能区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独具特色,有很多实验值得探究。“超级陶粲装置”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粒子,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研究低能区强相互作用的性质,如夸克禁闭等;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如夸克混合和CP破坏等,同时能够以极高的敏感度寻找轻子数不守恒、暗物质候选粒子、自由夸克等一些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为探索微观世界更深层的理论模型创造契机。

      “超级陶粲装置”为何选址在安徽?

      作为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超级陶粲装置”由中国科大团队牵头负责关键技术攻关 。为什么是中国科大,为什么在安徽?“我们有底气,也有实力建好‘超级陶粲装置’。”赵政国介绍,中国科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科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实力强劲,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且在高能粒子物理等相关专业有很强的学术水平;学校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关键技术预研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拥有丰富的大科学装置建设经验和强大的工程队伍,为“超级陶粲装置”提供建设基础。中国科大牵头、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组成,集聚了本领域多个前沿方向的优秀科学家,完成了大量先期研究工作及概念性设计报告。

       目前,已有106所大学和研究所,包括37所国外研究单位,表示有意愿参加项目的预研、建设以及实验研究。赵政国强调:“安徽合肥重科研、重创新,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合肥是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建成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包括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此外,还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多个在建装置。这些大科学装置的集聚,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助力合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超级陶粲装置”选址在合肥正在规划建设的大科学城,毗邻在建的“合肥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群的能源、计算等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分配。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世界上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前沿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之一 。

      凝聚了很多代人的努力和梦想

     15年前,赵政国已是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实验学家,他毅然全职回国担任母校中国科大教授。建造“超级陶粲装置”的核心驱动力,是他对粒子物理的浓厚兴趣。这一装置凝聚了很多代人的努力和梦想,在他看来,推动该项目落地是责任,也是义务。“建设‘超级陶粲装置’,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统一意见。”赵政国坦言,国内到底建多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学界还存在争议,既要综合考虑国情,又要考虑科研实力和项目未来前景。项目从2011年提出,经过专家多次讨论和论证,才最终统一意见、确定方向目标。

      基础学科研究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这种大科学装置,与之相关的学科交叉达到了数十种,其采用的创新技术如超导腔体、纳米束流、交叉点反馈等,涉及数学、微电子、计算机等不同学科,需要相关专业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据介绍,此类大科学装置的立项一般需要十年以上的论证,完全建成预期要十多年。期间需要不断有新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其中,接力完成这项浩大工程。赵政国期待,有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这支队伍,让国之重器在基础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释放更大能量!